彼岸花葬

《乡土中国》的一点总结和想法

中国人活在“差序社会”中,“人类生来平等”这种思想是被摒弃的。私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决定了许多事情判断的标准。儒家的“无父无君”就是用来反驳墨家的“兼爱”的,而我们又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过了几千年。直接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就是“找关系”“开后门”“双标”等等诸如此类。
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,但是在中国,仅仅一个家庭是不够的。如果“家”不因个人的成长而分裂,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,此时它的性质就从“家”变成了“族”,它的功能也从共同经营生育事业扩展到了经营政治、经济、宗教等事业。然而家族的主轴在父权社会中是父子、是婆媳,不是夫妻之间,甚至母亲、女儿、媳妇、姐妹都可以被视作“外人”。
传统教育夫妻之间要“相敬如宾”而不是“相亲相爱”。夫妻关系浓不浓厚从来不是需要关心的事情,因为感情淡漠已经成为了所有夫妻间的常态(想起一个同事说的“现在小孩谈爱要求真高,还非要看对眼。”)。如果一个男人围着家转反而是没出息的表现。
这种感情淡漠的出现是暗藏着目的性的——最终就是要维护一个绝对稳定的社会关系,因为感情是既具有创造性也具有破坏性的东西,而“稳定”的社会天生排斥这样的存在。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,生于斯、长于斯、死于斯,然后一代代轮回下去。慢慢的,众人的命运逐渐形成了一个公式,每个人在懂事后都会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做什么事,甚少反抗。即使出现异类,也容易被社群的力量同化乃至扑灭。
人的思想可以尽量统一,但是性别上的差异却无法跨越,于是产生了性别的鸿沟。“男女有别”“男女授受不亲”,同时在生理和心理上隔离了两性,求同不求异。于是乎“爱情”这种汹涌澎湃的感情被一再压抑了——它不是一个“稳定”的社会需要的东西。秩序的维持是以抹杀一部分人类天性为代价的,当这个秩序陷入僵化后,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的要素都会被遏制。

评论
热度(100)
  1.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这里主要是放置涂鸦的地方。攻厨

关注的博客